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雜誌專訪: 人文氣息的感動-田昌政 (音響論壇2007年3月,第222期)

本篇專訪摘自2007年3月號音響論壇雜誌第222期所做的黑膠專題「擁抱黑膠,不悔的選擇」中,15位本島黑膠達人的經驗分享。


人文氣息的感動田昌政
年齡:38歲
職業:黑膠唱盤專賣店老闆
黑膠資歷:18年

主要聆聽參考器材唱盤:Roksan Xerxes.20、Avid Acutus
唱臂:Roksan Artemiz
唱頭:Van den Hul Condor、Roksan Shiraz
唱頭放大器:ASR Basis Exclusive

從何時開始接觸黑膠(契機)?從幼稚園開始,家裡為了讓我跟姐姐學琴,特地買唱機回來,小學三年級就會自己拿黑膠唱片來播放了。大二那年買了二手的Well Tempered Classic,這台唱盤陪伴我四年多,後來當兵的時候,看到更高級的Well Tempered Reference,因為之前看過李富桂前輩寫的評論,老闆也說那台是李前輩使用過的,當下立刻決定買下,這是正式進入高價黑膠唱盤的世界。 

為何會喜愛黑膠唱片?黑膠好在哪?哪裡迷人?
黑膠唱片發出來的聲音,對我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魔力。隨著音樂的旋律,空氣中會出現層層的變化,就像在音樂廳現場聆聽的感覺一樣。另外,因為我學建築的關係,很容易被視覺創作所吸引,黑膠唱片獨特的封面設計,其實才是真正讓我著迷的原因。每個唱片封面都有不同的故事,有的封面更出自大師手筆,例如,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就設計過唱片的封面。照片上這張由爵士配樂大師Shelly Manne改編自電影The Proper Time的作品,封面劇中男女主角的畫作就是著名的加拿大畫家Neil Boyle年輕時的作品,他現在已經78歲,也從插畫家轉為印象派畫家。 

黑膠唱片已經不屬於主流軟體,在軟體取得上比較困難,主要的購買源頭為何?可以給大家一些購買上的建議嗎? 目前主要購買唱片的管道為國外eBay網站,及國外的二手片商,像是Better Records(網址:bccblowout.com)或Clean Record(網址:cleanrecord.com)。Gramophone雜誌也有刊登很多二手唱片廣告,可以從中去尋寶。在北部,我常去Joy Audio跟小宋唱片。也常跟網路上幾位不錯的賣家購買唱片。建議唱片購買原則:如果能找到片況良好的首刻片,當然以買首刻片為主。如果基於預算的考量,無法張張購買首刻片,其實重刻片或第三刻、第四刻的效果也不會讓人失望。 

喜愛類比勝過數位的主要原因是純粹是音質的表現嗎?還是有其他因素?音質只是其中一項主因,其實音響界就像建築界一樣,有所謂的「名設計師」,如Mark Levinson(大家應該都認識他吧)、John Curl(他曾是Mark Levinson品牌最紅的設計師)、John Bitch(Versa Dynamics唱盤的設計師)、Pierre Lunre(Goldmund及Audiomeca唱盤設計師)、Touraj Moghaddam(他是全方位的設計師,設計包括Roksan唱盤、唱臂、唱頭)等等。會愛上唱盤、唱臂,就是被這些設計師獨特的創意所吸引!舉例說明,像Pierre Lunre在Goldmund唱臂T5上創造出單點支撐正切唱臂,就是前所未有的概念,可說是單點支撐唱臂的最高境界。每個設計師為了使唱盤更穩定、達到絕佳的避震效果,或讓唱臂的傳輸不失真,所使用的材料及設計理念,都是讓我到現在一直對類比音響愛不釋手的原因,也因此收集許多停產的唱盤! 

黑膠對您代表的意義?或者帶給您什麼?
黑膠對我來說,就如同每天早上起床,需要喝杯水一樣,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科技的進步,使現在黑膠唱盤可讀取的訊號勝過從前,每換一次系統或更動其中一個部分,全部唱片就必須再重新聽一次,這時候,往往都會因為聽到了未曾發現的音符及旋律,而深深感動,這是我聽黑膠最大的樂趣,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就是還原原始的錄音。 

其他專訪: 
雜誌專訪: 音響城邦2006年10月,第25期「類比 VS 數位大對決」
雜誌專訪: 音響論壇2006年10月,第217期「黑膠達人-小田」
雜誌專訪: 音響論壇2004年2月,第185期「舊酒新瓶,快意人生-訪台北市田先生」
雜誌專訪: GQ雜誌2004年10月「黑膠狂熱份子現身說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