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唱臂升級 Viroa 實例(八)英國 Nottingham space deck HD唱盤

Nottingham space Deck HD, 算是很高檔的進階盤,轉盤的部分有著特殊的石墨層加上鋁合金轉盤重量很重!
不過他家的臂還是問題的癥結,精度不足,不好調整!所以就被換掉了!
或許大家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一直在強調精度(精密度),可能有些人會發現,為什麼現在的黑膠唱片或是舊的唱片,用新的機器播起來,雜音這麼低?唱盤的科技並沒有進步太多,唱頭科技也一樣,但是這幾年少數的唱臂的科技進步的非常的,在進步的同時,精密度的提升,相對的唱臂輔助唱頭拾取訊號時,也就更完整,自然而然,唱片的雜音就變小,音樂的活生感跟細節也就出來了!
Viroa 唱臂屬於類單點支撐,在軸承上有著非常光滑的藍寶石襯墊(硬度僅次於鑽石),軸的另外一端是特殊的合金鋼,有一軟一硬(相對於鑽石),既可以保持光滑度,又可以剛性強,不會產生軸承的雜音!

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唱臂升級Viroa 實例(七)美國Tri angle 唱盤

這位客戶是個很資深的大陸發燒友(實境秀的導師),他也是聽朋友說Viroa 唱臂很棒,再跟我討論過後,就決定買下Viroa 12吋唱臂!

他說 跟他原來用的Reed唱臂比起來,音樂感很多了,音樂的流暢性更棒!
被請下來的Reed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唱臂升級 Viroa 實例 (六)英國 Linn LP-12 唱盤


這台Linn LP-12的主人林先生 是個國內知名的音樂製作人(有得過獎的),而這台Linn唱盤本來是搭載著Decca的唱臂,因為唱臂常常出問題,怎麼調整都調整不好,讓他本來想要放棄黑膠;再經過電話詢問後,知道Viroa唱臂可以直接安裝到Linn Lp-12唱盤上,就把機器帶到店裡直接進行安裝!
林先生的回饋 ,在一開始聽,弦樂的部分特別的好聽,換成了fork 跟roxk也是超好聽,搞了一年半的Linn 才知道,換個唱臂真的聲音可以差這麼多!

2016年8月28日 星期日

升級Viroa 唱臂 實例 (五)日本Micro Sekei BL-91唱盤



這位用戶是一個資深的樂友,發燒資歷最少有40年,其中有幫過這台BL-91配過不少不同的唱臂如micro ma505 mkIII,FR-64 fx, FR-64,Ikeda...等.
由於用戶使用唱臂的經驗上,喜歡使用10吋的唱臂,而Viroa唱臂的10吋唱臂,剛好可以使用轉接座來使用Ikeda唱臂的臂座.無須做任何的修改。
接下來我要講的內容,是客戶給我的回饋,在安裝上EMT JSD5 及光悅瑪瑙後,我感覺到這隻唱臂是不存在的!Viroa 唱臂 完全把唱頭的實力發揮出來;當我使用光悅瑪瑙時,我體會到了光悅的櫻花之美,燦爛繽紛!而安裝EMT JSD5 唱頭,EMT的高輸出爆發力;過往只是找到與唱頭能搭配的臂,在Viora身上卻體會到唱頭內部的精神釋放!

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升級 Viroa 唱臂 實例(四)德國acustic solid-solid machine 唱盤

德國 accustic solid-solid machine 唱盤,是台紮實的無懸吊盤(俗稱的硬盤),由外置馬達跟皮帶來驅動。轉盤大約有10KG,總重約20幾KG,是台製作精良的唱盤而且可以裝到三隻唱臂!
可惜盤有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唱臂不太行,原廠搭配了一隻英國Rega RB310唱臂,配這台唱盤,實在有點可惜!
當客戶得知Viroa唱臂可以直接安裝,當場就請我安排試聽,結局就是當場買單!
這台唱盤,並不是客戶的第一台唱盤,他手上目前有台Linn LP-12, 他買這台盤純粹想換換口味,除了唱盤也兩台,他也想試試換看看唱臂線,效果能提昇多少,而Viroa唱臂是一般的RCA座設計,更能滿足他的需求!



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升級Viroa唱臂 實例(三),英國Nottingham interspace 唱盤


英國Nottingham 唱盤,在國內進口唱盤的佔有率算是相當高,但是Nottingham唱臂的設計,一直不是我喜歡的,因為設計上有著很多特色,像是很難調整的azimuth,這可是困擾著很多很像認真調整唱臂的用戶!滾珠軸承跟單點軸承的間隙,是應該要有的,可是為什麼永遠都調不好!
客戶的唱臂已經使用很久,當然聲音他都一直覺得怪怪的,所以他又去買了另外一台盤,就越覺得更怪!
客戶在得知Viroa 唱臂唱臂風評很棒的情況下,就請我幫他準備一支!
Viora唱臂在安裝上,比起很多唱臂相對簡單很多,像是安裝在Nottingham 上,只要裝個adapter 轉接環,就可以直接上,不用複雜的鑽孔,製作臂板!所有的調整,像是VTA就可以完成使用Nottingham 的機構,對於客戶來說,使用上更得心應手!
聲音的部分,不再像沒換唱臂之前,混混厚厚,高音直直的延伸上去,低音的下沉度也比原唱更進步,中音的細節也進步了! 重點是唱臂調整上再也沒有含糊不清的模糊地帶!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升級Viroa唱臂實例 (二) 德國clearaudio唱盤



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案例,物主黃先生,本來就已經在他的Nottingham 上面使用9吋的Viroa唱臂,由於clearaudio唱盤配的正切臂,常常出毛病,而且也換了第二支,症狀還是一樣.
由於Viro唱臂有個特色,就是可以更換臂管 隨插即上 plug and play, 如果唱頭VTA沒有差距太多,基本上是可以不用調整,相當的方便!客戶可以在它原有Nottingham 及clearaudio唱盤上使用相同的唱臂不同的唱頭!
Viroa 唱臂有個很特殊的特性;就是沒有癖性,唱臂本身的音色極少,有幾個金耳朵的客戶還跟我說,我的唱臂就像是沒有唱臂,完完全全把唱頭的實力發揮出來!這是他在別的唱臂上體會不到的。很多以往聽不到細節或是動態,力有未殆之處,都整個施展開了!

2016年8月24日 星期三

大陸網路黑膠社團媒體採訪~(田昌政:黑膠推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大陸網路黑膠社團媒體採訪~(田昌政:黑膠推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黑實驗室記者張宇彤
做音響生意的田昌政從二十世紀初開始接觸黑膠。黑膠行業的狀態從某種角度講因不同地區的文化經濟環境不同而有地域差異,但像所有歷史潮流發展的大趨勢一樣,也有著相似的共性。
這共性中也包涵著黑膠發展和黑膠行業現狀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能從中看到黑膠發展讓我們欣喜的進步,同樣也有著值得我們注意的不足。黑膠的發展不是一個地區的事兒,但了解地域的差異才有可能了解國內黑膠狀態的全貌,從而深刻解讀中國黑膠行業的細枝末節,也更有利於它的進一步發展。今天台灣田昌政做客黑膠實驗室,和我們聊了聊台灣黑膠行業的狀態,和他對其中的見解。
是怎樣接觸黑膠並開始做這個生意的?
最早接觸黑膠在1976 年,那時我6 歲,家裡有一台小唱機,堂哥堂姐會用它放黑膠唱片。九歲的時候父親買了一套大音響,大概那時家裡已經開始普遍的聽黑膠了。高中之後卡帶流行,沒人聽黑膠了,大學之後我迷上音響,開始收CD ,直到在朋友家再次聽黑膠就開始重新收集它,直到現在。
真正交易黑膠在我24 歲,1994 年。經常下班後幫朋友在網上找一些國外的片子,這不算真正的生意,而真的開始觸及行業是在2001 年左右,我當時買音響器材,黑膠方面也只會適當的把手裡的唱片讓給一些特別喜歡的朋友,因為台灣的發燒碟不多也很難找,所以不算真正開始做買賣,但有一次以外的從一個國外老先生手裡收到了很多唱片,在我倉庫擱置了一年,後來就想既然那些唱片怎麼都聽不完,不如乾脆開一個唱片行。
台灣從1990 年開始黑膠就幾近絕跡,市面上能買到的只有卡帶和CD ,即使有也只是老舊難以銷售的唱片,因為唱片成本低,所以當時只有不入流的歌手才會生產。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做黑膠生意的打算,但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獨特的切入點,讓我低成本的收到發燒碟,走上做這個生意的道路。
台灣黑膠行業的現狀?
要想了解台灣的黑膠的現狀就要了解台灣的流行音樂產業。和美國相比,我十五年前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當時美國的二手唱片很多,而最近再去發現已經是新唱片更多了,他們會把熱門的專輯都發成黑膠。而台灣一年可能只出二十張、三十張黑膠,也不管是新專輯還是翻錄,總體的國語歌數量都不高,從種類上看,也是國語唱片更多,閩南語的很少。而發行數量可能只有2000 張左右,兩岸三地只發2000 張,這個現像還是蠻丟人的啊。
和台灣七零八零年很紅的歌手一次性發行的100 萬張相比,差了太多。1975 到1978 年,那時候的唱片售出100 萬張是平常的事兒。當時的價格也便宜。而且那時候只有黑膠和卡帶,而卡帶都是在車上使用的,家庭音樂主要還是以黑膠為主。而電視只有三個台,沒什麼好看的,聽黑膠成了人們的主要娛樂方式。但現在有了網絡,大家都轉向了MP3, 。以前周杰倫的專輯突破百萬張成為拜金唱片很容易,但現在能買到30 萬就已經很好了。
黑膠回潮在台灣地區的表現明顯麼?
黑膠回潮在台灣其實也可以感覺的到,而且較為明顯。這種明顯不是指懷舊方面,而是大家對音樂品質的追求,黑膠上的設計構圖都很獨特,儘管舊黑膠數量已經不多了,但也不斷有新專輯發出。
但從接受度上看,台灣年輕人對黑膠的接受度還是蠻高的。就像有的很小的樂隊和一些另類搖滾的專輯會在台灣很暢銷。但我和其他一些唱片店的老闆聊,他們也說現在很多小朋友年輕人,買唱片只選擇一兩張他們喜歡的明星的專輯,但買回以後可能連怎麼聽都不太清楚。其實對於對聲音要求高的聽者來說,黑膠是不二的選擇,聽黑膠的滿意度是很高的。就像去年張信哲出了一張黑膠,一些孩子就拿著那張專輯來我店裡聽,聽過後都覺得很感動,MP3 和CD 出來的聲音和這個完全不同。
台灣接觸黑膠人群的年齡層次?
真正有持續購買力的消費人口大部分都已經年齡過了45 歲,他們小時就熟知黑膠,並且如今有了穩定的經濟基礎,而且抱著對音樂的喜愛,去購買黑膠。其實在台灣想買到入門級別的唱機很容易,1000 塊左右就可以拿下,但台灣的黑膠唱片很大一部分是歐美進口,他們銷售價格較高,大概在一張200 多人民幣左右,這是一個不見得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價格,年輕人很難有消費能力購買。所以台灣的年輕人也會喜歡黑膠接觸黑膠,但只停留在屈指可數的幾張上。
而大部分人對黑膠還是很抗拒的,除了價格因素,還可能因為黑膠很佔空間和時間,他的體積大,所以佔空間;而聽唱片需要人們花精力去仔仔細細的了解欣賞,所以對很多上班疲憊的人們來說,這很奢侈。就不一定會選擇這種音樂形式。
台灣地區也有個別的黑膠炒作現象麼?
至於炒作是一直有人在炒,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鄧麗君在台灣地區算是發行量上很高產的一個歌星,隨隨便便發一張唱片就是一百萬,但台灣那麼小的地方,發行一百萬張唱片,最後導致她的唱片到處都是,大家不會特別想買回去收藏在家,但到後來它漸漸變少,就有人開始炒作了,品相價格好的,就會有不低的價格。有些唱片就是因為發行量太低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
當時八十年代滾石發唱片會一個版只發行4000 張給電台,那些唱片現在變得很貴。當八十年代的那些唱片製作上從作詞作曲和錄製都很精緻,是很成熟的音樂。但實際上鄧麗君有些歌曲還蠻無聊的,不是時候不好,不過因為過分流行而讓人覺得反而不是很有趣。但炒作就是這樣子,沒有了的東西自然就變珍貴,有時我會直接和客戶說聽CD 也不錯,因為在錄音效果不是很好的年代,聽黑膠和CD 的差距也不會太大。
從賣家角度看,為什麼市場會把價格炒起來,除了購買者方面的因素,另外一些因素就是很多賣唱片的人不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麼,和別人漫天喊價,而市場本身又沒有體制,導致成了一些不好的現象。但幸好的是,只要價格不是高的離譜,一些音樂愛好者還是可以接受的,只不過每一個人的接受程度不一樣。
而現在在台灣被炒起來的唱片拿到大陸可能也不太會有人想要把,哈哈,就是說可能大陸不是很喜歡這種類型,因為現在很多獨立小團體在台灣會收追捧,他們可能不太火,也只是偶爾會上電視,但唱片的發行量很低,就像李宗盛之前發行的一些唱片,台灣都不是很好找,大陸更是見不到了。
覺得台灣和大陸在黑膠發展方面不同的地方?
台灣黑膠發展和大陸不一樣的可能就是台灣還剩下一些國語專輯,而這些可能正是大陸所追捧的吧。因為就像之前講的,台灣認真找唱片的可能就只有1000 人,就算再怎麼炒,也不會炒多高。十年前台灣唱片買的沒有大陸好,當時一張鄧麗君250 塊台幣也就是50 塊人民幣,而其他明星的只有20 塊左右,當時的人們可能想不到現在黑膠會賣到這個價格。但便宜是因為在台灣沒有人要這個唱片,但如果把他們放到人口巨大的大陸,肯定會被人們瘋搶。
現在台��灣市場的價格相對於大陸不能說很合理,但也不是沒有道理,大家交易都是在能接受的價格範圍之內,但也引人而異,有的人就想花幾千塊去收自己心儀已久的唱片,我覺得也正常。
我覺得黑膠在台灣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台灣一些face book 上的黑膠社團人數也在慢慢增加,目前已經有兩萬人了,應該算是台灣最大的群,雖然大家願意掏錢買唱片的不多。但大家越來越能接受200 塊買一張唱片了。我相信願意接受花這些價錢去欣賞音樂的人肯定會增多,其實價格是黑膠發展的最大障礙,當人們有一天接受了價格,就會讓黑膠更進一步發展。
從價格方面看,我發現大陸的唱片價格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大陸的片子普遍比台灣價格高,而這些高價唱片有的可能在國外並不是同等價位,而是被炒起來的;另一個是大陸有一些唱片又在慢慢掉價,掉的比台灣還便宜,這樣花大工夫搞到的唱片價格偏低,會讓生意不好做。
但同樣的事情也會出現在台灣,有的人聽古典一定要追求別人口中的好片子,但這種追求沒有什麼意義,不過這可以吸引人們走進黑膠,然後再去反省市場究竟要什麼,從這個角度看,也是不錯的。
為什麼把新店址選在國家音樂廳?
對,我搬了一個店到國家音樂廳,但以前的店鋪還在。國家音樂廳最起碼是樂迷比較集中的地方,放在那兒很多人都會驚訝,原來黑膠唱片現在還有,於是也會慢慢接觸起來。
店內的銷售狀況如何?
我店裡消費古典爵士和歐美流行樂的比較多,但現在有一部分受眾已經在網上買唱片了,不再去實體店挑。但我一直強調的是唱片要實實在在的聽過再購買,而且逛商場奇妙的是,有的時候你可能想買A ,但你逛了之後會收穫B 和C ,但在網上人們只會找自己心裡認定要找的唱片,可選擇面變窄。而且在我的店裡用真正好的音響聽過了之後,也會更讓大家有買唱片的熱情訴求。因為可以真正了解到唱片的背景資料和錄製信息,也會覺得唱片真正的樂趣所在。
只告訴大家買什麼是不會有利於黑膠走遠的,要告訴大家甚麼可以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市場不能光買一兩樣東西,這樣很難成氣候,所以要讓人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唱片,完全不知道是什麼就去挑,就像沒有目標是無法前進的一樣,不利於唱片發展。實際上聽音樂要觸角廣,才能聽到好的音樂,不能因為單一音樂去喜歡音樂,而從銷售者角度想,只有這樣培養了受眾,也才會賣出去更多唱片。
覺得想要黑膠進一步發展,我們還有什麼需要做的?
黑膠在台灣一直有人在聽,只不過族群不大,我大概統計過聽黑膠的門口數額,2000 萬人口的台灣,時不時逛黑膠銷售點併購物的大概有1000 人,在網上關注黑膠一提的有1 、2 萬,而聽黑膠的有10 萬人,這個數字很低,並沒有想像的高。台灣的成品書局7 、8 年前做了推動黑膠復興的活動,活動在陸陸續續的進行,但實際效果並不大,這和內地情況類似,黑膠文化都處於有人在認真推,但很難全面的推動起來的狀況。
推廣黑膠要做的也是首先讓大家知道黑膠唱片的廣度有多廣,鑽牛角尖沒意義,聽音樂也不應該那麼辛苦,也不用花上萬的錢就為了聽那麼一兩首歌。而且推廣的話可能從一些容易上手的東西開始。而且形成喜歡黑膠的社群,就像美國一直在聽黑膠和廣播裡優秀的歌曲,他們會因為這些愛好成立小族群一起討論,讓它可以慢慢成長。
台灣在face book 上討論黑膠比較多,雖然也有沙龍,但規模並不大,但多多少少是為了買碟片,但基本上賺的錢也不夠開店的,和相同愛好的人聊喜歡的東西是很過癮的一件事兒,就不會覺得錢是多麼的重要啦。
其實這樣的人在台灣也很少,很多大陸進的貨價格很高,而且很多賣家專挑它們賣,價格可能是國際的2 到3 倍,這樣的唱片對於台灣來說就風險很高,唱片是有可能會壞的,而且我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會在20 年後繼續做黑膠生意,所以進這種貨需要慎重。
從歌手角度,最近堅持發唱片的歌手還是蠻多的,除了因為黑膠的好音質,也因為歌手本身的一種堅持,就像國外流行的說法,沒出過黑膠唱片的歌手頂多算是跑龍套的。今年初了專輯的阿黛爾就是不在線上發行音樂,只出黑膠和CD ,所以她的唱片銷售量很不錯。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升級Viroa唱臂實例 (一) 英國Linn Lp-12

改裝前

改裝後
Linn Lp-12 唱盤的唱臂選擇不多,它需要重量輕,如果質量不夠輕,會影響整體的避震效果,甚至於增加唱臂的側向力,直接就影響了聲音!
這回客戶買了這台Lp-12,一開始上面配了一支SME 3009R,這個組合算是30年前最頂的組合!聲音聽起來混混厚厚,沒什麼解析力!如果拿來聽古典樂,可能還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播放有電吉他的音樂,可能就糊掉了!
再試聽過Viroa唱臂在我的Tien唱盤上的表現,我建議客戶可以直接升級換成Viroa唱臂!因為Viroa唱臂的獨特軸承系統,會讓他在晃動的Linn上,比其他唱臂還要穩定,另外Viroa已經成功安裝在5-6台Linn上面,效果異常之好!客戶滿意度極高!
換上唱臂後,Linn唱盤的獨特音色並沒有消失,動態、流暢性、細節、空間感、高低音兩端的延伸都進步!直直上了一大般!播放室內樂,樂器的聲音更加栩栩如生!動態大時也不會亂!




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2016 8月21 在上海的的一個黑膠小聚會!


這是一個在上海會定期舉辦的Jazz黑膠 小聚會,如果你在上海,請記得在我這邊收看聚會的消息! 現場是使用我們家的Tien唱盤!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鋼琴雙珠!

雙鋼琴或是四手練彈都是我喜歡的音樂;Kari's and marielle這兩位姐妹花,我都習慣叫她們暴力姊妹花,她們的協調性高,趣味性高,錄音也動態大,對比強烈!實在是測試器材或是想認真聽的最好選擇!